近年来,江苏省无锡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机制革新为突破口,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基层消防分级监管体系,实现了消防治理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的深刻转变,为筑牢城市安全防线贡献消防力量。
体系重塑 四级监管织密全防控网络
2024年,无锡市政府办公室下发《关于明确全市消防部门、公安派出所、镇(街道)消防工作机构消防安全监管范围的通知》,在全省率先构建“支队—大队—公安派出所—镇(街道)专门机构”四级消防监管体制,厘清了各层级的监管边界:支队重点监管全市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,大队负责二级重点单位,公安派出所聚焦三级重点单位,而镇(街道)消防工作机构则全面覆盖“九小场所”、住宅小区等以往监管薄弱的区域。四级体系的建立,不仅明确了“谁来管”,更规范了“怎么管”。无锡市基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积极推动开展“三备案”工作,将全市55万家实体单位的基本信息、监管主体、行业主管部门逐一登记造册,实现了“一张清单管到底”。
力量扩容 锻造专业化基层执法队伍
破解基层消防监管难题,人员力量是关键。2024年,无锡市核准招录500名事业编制消防工作人员进驻镇(街道)消防工作机构,同步按1:1比例配备500名辅助执法人员,改变了以往“人员少、任务重”的困境。为确保队伍“拉得出、用得上、打得赢”,无锡市建立了系统化的培养机制。新招录人员需经过2个月集中培训、3个月轮训及驻点帮带才能正式上岗。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司法局开设行政执法资格专场考试,组织赴南通进行消防设施操作员资格鉴定,进一步提升基层消防监管人员专业能力。《无锡市基层消防监管人员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基层消防监管人员实行“双重管理”,街道负责日常管理,消防大队负责业务指导,年度考核各占50%权重。人员调动、转岗必须经消防大队同意,确保“专人专岗”。
合力凝聚 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
近年来,无锡市积极推动“条块结合、多方联动”,构建起“7+2+N”监管力量格局。宜兴市强化统筹督导,引导多方联动,积极推动建设满足群众需求的集中停放充电场所,已建成91处集中充电场所、1135个充电口,同时对新建的充电口免收各种服务费,使平均充电费用比目前市面上普遍价格便宜一半。针对2800多栋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,江阴市协调开通公共维修基金应急使用通道,解决了消防设施改造“资金难”问题。在“九小场所”监管中,江阴市将34名专业人员配置到消防格,与1390个综合网格联动,通过城运中心“一网统管”平台实现隐患发现、流转、整改、复查的闭环管理。梁溪区各街道基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均进入“有人谋划、有人统筹、有人推动”的规范化轨道,通过将消防安全纳入高质量考核,引导各方在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推进消防设施升级,实现了“治理一张网、服务一站式”。
效能提升 科技赋能与精细治理并重
无锡市政府不断创新完善数字化监管模式,研发基层消防工作平台,汇集54.4万家社会面单位底数,实现基层消防工作机构日常检查、委托执法线上统一流转。无锡支队细化市、区两级一键报警接报平台建设,在高层住宅小区全面推广一键报警广播装置,目前一键报警装置已安装单位1.85万家、3万余套,烟感报警已安装单位1.9万家、8.4万余套。无锡市消委办聚焦电气安全、违规动火、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三大重点隐患开展攻坚,围绕高层建筑、商场市场、工业企业、“九小场所”、群租房、经营性自建房六个重点领域实施整治提升,先后成立68个检查组,累计检查单位(场所)26.7万家次,发现火灾隐患30.1万处,督改29.7万处,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14家,为无锡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